top.png

教育科研
听一种优秀的笛声
发布人:教科室来源:未知发布时间:2015-05-13浏览:1638
文章摘要:读书笔记优秀作品展


 

——读蒋平秀《乡村事迹》

乡村的牧场以其纯绿色的方式孕育出一批原生态的歌者,平秀师则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他用淳朴的文字把那些土的掉渣的人和事,描述的朴实而又可爱,犹如久居水泥森林的人闻到五月麦田的馨香,沁人心脾。

在文字愈发贬值的今天,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字少之又少,而《乡村事迹》却能让人潜心阅读,看了又看,实属不易。

在这本集子中,平秀师以平实秀丽的笔触,饱蘸细腻丰富的情汁,勾勒出人生经历中的人和事,娓娓道来,或爱或憎,叙述自己人生最真切的感悟。

细细翻阅,我们不难发现《乡村事迹》中的人物都是作者从时间和跨度上筛选出来的,从年岁上百的祖母到乖巧可爱的女儿;从含辛茹苦的父亲母亲,到风趣的邻家柳爷甚至陌不相识的砂锅大嫂……凡此种种,他们行走在字里行间那样的鲜活和自然,他们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奇特的构思和轰轰烈烈的事件,只是详尽地把这一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,不加任何粉饰雕琢,但其笔墨留白之处所溢出的爱,又是那样浓郁和炽热,“祖母的脾气变得古怪了,腰弯得更很了,似乎离黄土更近了。”多少不舍、多少无奈都被这直白的语言描摹成饱含热泪的双眼。“……面对情深似海的母亲,我写不出抒情的文字”,面对如此的文字,作为读者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动,只是我们能够体会到,体会到文字背后悠远的情思,无疑这才是一个文字爱好者的成功表现。

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,其只有展示平凡和从容的细节,才蕴含无穷的张力。比如《蒙娜丽莎》、比如《生命交响曲》、比如《红楼梦》,每一次琐碎的呈现都成为传世的经典。平秀师是深谙此道的,他对清贫岁月那些快乐往事的描写,着眼于小小的童趣,用清亮的文字把艰难环境下仅有的快乐张扬的如斯酣畅。这份对生活眷恋,也正是那个时代苏北农村人对生活特有乐观态度的自然表露。

“端午节一到,几场小南风一吹,麦子便翘了脖……”文章一开头,短短几句,生动而又活泼,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繁忙的麦收时节,“割麦”和“脱粒”的描写,更是把农人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惊人的耐久力表现无遗,作为一个经过“麦口”的人,读来至今仍觉两股战战,其文字魅力何来,无非是场面的勾勒准确,细节的细腻感人。

这本集子诗歌部分反映了平秀师多情的一面,他通过密集的形象组合(比如桃花、比如镰刀、比如秋叶……),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,但是无论哪一种意向最终都被统一到情绪的基点,这基点就是作者对文字的态度、对人生的态度,这态度的确能够引起一些联想,让人想起海子,但是远远比海子来得练达(当然也比海子略显青涩),因为平秀师追求的是一种恬淡,而海子追求的是生命的价值。海子最终经过投入而得以完成,而我们的诗人也因磨砺而获得自我,他 “在砥磨中亏损/在亏损中实现自我”,结果“春天,终于被你这份纯情感动了/感动得泪雨婆娑”,但作者对这种成功始终不肯张扬,就像他的诗情始于激扬而终于淡漠,一如“故乡的冬天/一切都很朴素、自然”。

在游记和小小说部分,作品并没有采用过多的景致描写,其目的是为了铺展读者想象,加深了作品的原生氛围。“太阳像个大火球,滚落到西边的山岗上,一阵阵南风悠悠的刮来,满地金黄的麦子便都翘了脖,散发出一缕缕馨香。”把读者的味觉、视觉一下子调动了起来,村庄特有的气息和模样仿佛就在眼前。

从容饱满而富有质感的文字,能够汪洋恣肆一定是源自作者驾驭文字功力。但是那些简约而有个人色彩的文风,绝非天外来客。苏北农村特有的淳厚,滋养了平秀师的人格,左右了他对待文字的态度。平秀师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执着信仰,文学上的独特审美取向,在深厚的生活积累里准确地挖掘,终究形成自己的风格,这一切都根植于他脚下那片热土固有的生命力。

时下,快餐式的媒体信息已经逐渐硬化我们的内心,而平秀师用其充满深情地的文字,再一次叩开我们久闭的心扉。于静夜读之,如竹林中听一种优秀的笛声。

责任编辑:本站

评论更多>
暂无评论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2000    举报邮箱:jubao@xkw.cn 技术支持:学易云